威海市高级技工学校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执行学校办学的指导方针,提高教学的综合实力,实现我校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进一步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机制的根本转变,更好的发挥职业学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的作用,结合我校的实际和需要,特制定如下产教融合实施方案。
1、成立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领导小组:
组长:宋国毅
副组长:宋军毅 李晓东 段云宽 吕鹏 王洪杰李百胜、丛斌斌
2、成立产教融合工作室:
工作室地点:四楼副主任室(407室)
工作室主任:李晓东 段云宽
工作人员:王迎华 杨宝林
技术人员:吕鹏、李百胜、丛斌斌
3、教研组安排:
数控组:王新阳、荣君华、马建壮、杨宝林
牵头人:王新阳
王新阳、荣君华负责编辑普车、数控车实训课题校本教材。
杨宝林、马建壮负责编辑普铣、数控铣实训课题校本教材。
电工组:高玫毓、侯大伟
牵头人:高玫毓
高玫毓、侯大伟负责编辑电工实训课题校本教材。
钳焊组:胡子玉、李明春
牵头人:胡子玉
胡子玉负责编辑焊接专业实训课题校本教材,李明春负责编辑钳工专业实训课题教材。
专业理论组:王鑫升、王荣秀、马足意、王晓燕、吕筱琴、张波、黄婕
王鑫升负责编辑《电工PLC》课程校本教材;王荣秀、马足意负责编辑《机械制图》课程校本教材;王晓燕、张波、黄婕负责编辑《机械基础》课程校本教材;吕筱琴负责编辑《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校本教材。
烹饪、面点组:赵勇银、黄韶东、邹积峰、黄文华、盛亚萍
牵头人:赵勇银
赵勇银、邹积峰主要负责编辑烹饪实训课题校本教材;黄韶东、黄文华、盛亚萍主要负责编辑面点实训课题校本教材。
整个编辑过程中校办工厂吕鹏、李百胜给予机械专业提供图纸及技术帮助;丛斌斌给予电工专业提供技术帮助。
一、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内涵: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办好职业教育,培养适应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所需要的复合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我们将依托校办工厂,围绕自动包装机械的研究、生产,通过课题引导展开教学。
我校采取产教融合,是探索如何使全体教学人员和企业人员积极更新观念,建立新型的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提升校企合作的有效开展,实现学校企业优势的互补,共同培养出实用型人才,更好地满足区域经济与企业发展的需要。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一定的机电一体化知识和技能,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责任心强,乐于学习,擅长团队合作,熟悉机电行业现状,了解机电行业相关企业管理方法及运作方式,满足机电行业企业需要,熟练掌握机电相关岗位职业技能,具备机电行业工作人员的操作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发展能力,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高素质应用型技能人才。
三、培养过程:
(一)培养内容
课程紧跟学校企业步伐,使学生毕业后能够迅速上岗。课程内容主要邀请学校工厂生产管理及技术人员与本校专业课老师共同协商,完成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教学进度、教学案例的制定或修订,保证教学内容、专业的要求等与学校企业需求的无缝结合。
(二)培养环节
人才培养从总体上分为两个方向,两个阶段。
两个方向:
1、机械加工、机械装配方向。
2、电工及其自动化方向。
两个阶段:
我校机电专业主要招收高级工,高级工学制为四年8个学期,学生在校时间为7个学期,根据专业归类,分为两个阶段,其中前5个学期为一个阶段,后2个学期为一个阶段。
前5个学期主要对相关专业课及钳工、车(铣)、焊接的实训课程进行学习,后两个学期主要进行电工理论专业课和电工实训课进行学习。
(三)、专业教学标准
以成套自动包装设备为主题,由企业提供完整的产品资料(核心保密资料除外),由各专业教研组分解,组编相关专业的实训校本教材,补充制定教学计划和大纲。通过使用自编校本教材,让学生在专业基础上学习自动包装机械的设备工作原理,生产流程、生产工艺,学生通过实训能达到亲自动手操作、参与产品生产管理、较为系统的掌握岗位生产知识和技能。
1、专业基本概况
(1)专业名称 :机电一体化专业,涉及我校数控车、数控铣、钳工、焊接、电工。
(2)招生对象 :初中毕业学生。
2、人才培养目标
(1)职业范围:机械装配、车工、数控、电工。
(2)人才规格:学生通过7个学期的学习,可以获得4种技能(车或铣、钳、焊、电),并进行鉴定,好的学生可获得4种职业技能证书。
(3)专业知识 通过对数控车或数控铣、钳工、焊工、电工的操作技能学习及专业课程的学习,可以掌握自动包装机械的生产、调试所需要的技能。
(4)获得技能:自动包装机械生产、调试所需要掌握的技能(机电行业需要的技能)。
3、专业教学团队配置
(1)专业教学团队构成
教师由三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校内教师,二是校办工厂技术型人才,三是校外聘请相关技能人才。
(2)专业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配置
专业实训教师专业理论教师外聘教师备注
数控普车、数车3人
5人
2人
其中1人
校办工厂
普铣、数铣1人
钳工2人
焊接1人
电工2人2人1人
四、 教材编排工作进度安排:
(一)前期的准备工作
(1)提前与工厂沟通,确立相关专业实习课题,并且提供图纸。
(2)与工厂沟通,确立大的专业课方向。
(3)召开工厂、学校相关老师会议,会议主要由工厂相关技术领导、技术人员、所有机电的实习老师及专业课教师参加。
(二)组织教师编写教材
1、分组情况
主要分5个小组:数控、钳焊组、电工、专业课、烹面组。
2、编写课程的确定
(1)实训方面主要是结合自动包装机械零部件和专业需求两方面编写学生在校期间的实习课题。
(2)专业理论课方面主要是编写制图、公差配合、机械基础、电工PLC四大主课。
(三)时间进度
1、确定时间
(1)产教融合实施方案通过学校领导批准后,实训相关教研组一周之内拟定两个课题,一个属于自动包装机械相关课题,一个属于普通实训课题。
(2)专业理论课教师一周之内编好一章。
2、继续推进工作
(1)实训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结合自动包装机械的生产要求,编制本专业的实习课题。
(2)根据钳工2学期、车(铣)2学期、焊接1学期、电工2个学期,安排教师编好相关教材,并能通过对课题的学习能达到中级工鉴定的标准,本学期完成。
(3)专业理论课教师根据专业教学大纲需要、结合自动包装机械的原理,编制本专业的校本教材,学期末要完成校本教材编制任务。
3、中途督导工作
(1)每周进行产教融合专题会议,由各组汇报存在的问题及推进情况,以便于及时进行调整(如遇到问题可随时汇报并进行协商解决)。
(2)每周要上交上一周准备的内容,并进行评审、研讨。
备注:实训、专业理论课在本学期内要全部完成教材的编写工作。
五、 激励措施
校本教材的编写工作,是一项含金量很高的工作,希望参与编写工作的教师要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将根据编写的数量与质量作为学校的一项特殊贡献,给予一定的奖励。
六、 课程安排过程
(1)前5个学期专业课为机械相关的课程,实训分别为:第一、二学期为钳工,第三、四学期为数控车、铣,第五学期为焊接,第六、七学期进行电工相关专业课和实训的学习。
(2)实训教学设备、仪器以自动包装机械的生产过程为主要学习、实训内容。
本方案适用于16机加专业,四年制完整实施计划。
15机加专业,从第四学期实施。
威海市高级技工学校
2016. 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