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们、同学们: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青春期的教育》。其实青春期的孩子有早恋的倾向或行为都是很正常的事情,并不一定都会“变坏”,只要家长、老师调整心态,用平常心去合理疏导,完全可以使孩子顺利度过青春期,走出早恋的困惑。
青春期的孩子早恋,大致可以归纳为8种类型 :
第一种,爱慕型,青少年之间由于爱慕对方而产生的早恋现象。有的是出于爱慕对方外在的仪表,有的是因为爱慕对方的能力专长,还有的则是由于爱慕对方的优秀品行等。
第二种,好奇型,对异性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是青春期的青少年随着性意识的发展而自然产生的一种心理现象,渴望了解异性的心理和生理,了解异性对自己的态度。为了满足这种好奇心,就想结交异性朋友,建立“恋爱”关系。
第三种,模仿型,模仿社会生活、影视作品和报刊书籍中的一些情节。
第四种,从众型,周围的许多同龄人 “早恋”了,于是自己也去“早恋”。
第五种,愉悦型,青春期男女之间的密切交往,往往会给双方带来愉快的体验,这种愉快的体验会进一步促进青少年之间的密切交往,逐渐转变为早恋。
第六种,补偿性,当青少年在学业上或感情方面受到挫折时,出于争强好胜的心理,或者为了摆脱感情创伤,有的就会用早恋的方式排遣受挫的情绪,从异性那里获得感情补偿。
第七种,逆反型,最典型的心理就是“你们不许我这样做,我偏要这样做”,在逆反心理的作用下,正常的异性交往会迅速向早恋关系发展。
第八种,病理型,一部分青少年由于营养过剩、一些食品中含有性激素的作用,或者生理上的疾病、家庭遗传等原因,造成身体及心理的早熟,也会诱发早恋。
从以上可以看出,青春期的孩子早恋行为的发生,与其生理、心理、家庭、学校、社会等诸多方面因素有关,许多出现早恋现象的孩子来自结构缺失或教育失当的家庭,也就是说,恰恰是“爱”的缺失,才造成青春期的孩子去寻求家庭之外的情感关怀。那么我们应该怎么面对呢?
一、平常心去面对。孩子进入青春期渴望与异性交往,是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标志。青春期孩子的老师及父母,应该及早有心理准备,多关注孩子,经常与孩子聊聊对周围异性伙伴的印象如何,以了解孩子的情感倾向和所思所想。当发现孩子有早恋倾向时,成人最好避免加给孩子“早恋“这样的字眼,因为这一时期的异性交往大多只是出于一种朦胧的爱慕心理,更不要横加干涉制止或者武力威胁,父母可讲讲自己的青春期异性交往经历与故事,让孩子说出自己的看法,父母适时加以引导,用家庭的理解和关爱让偏离方向的小船尽快恢复航向。
二、心理健康教育必不可少。青春期,是孩子的烦恼期。他们的身体发育趋于成熟,但他们对自己的身体状况又知之不多;思想上要独立,经济上又独立不了;充满对异性的渴望,心理又很封闭;理想与现实经常冲突……常常使青春期的孩子苦恼。适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及青春期性知识教育,使学生了解青春期胜利变化的必要知识、减少对异性的神秘感,不但教育孩子要自尊、自重、自爱,而且在交往中更要尊重对方,遵守异性交往规则,正确对待异性之间的交往。
三、家庭、学校共同呵护。家有儿女初长成,作为家长,要为孩子营造宽松、民主、充满关爱的家庭环境,让孩子有可交心的家长;学校里要有一种健康的学习氛围,建设积极向上的班风、校风,让孩子有可信赖的老师,引导孩子初步形成健康的世界观、价值观、幸福观和人生观,逐步懂得“爱”的责任,学会正常的异性交往。
如果把心理尚未成熟的青少年比作青苹果,我们要做的就是用“爱”的教育去滋养它,给它提供一个可以健康成长的环境,让它正常发育自然成熟的环境。